在街角還是在-邊,甚至在幾十層高樓的懸空處,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“蜘蛛人”,他們沒有特異功能,空手赤足,在梯子、腳手架、或者幾根繩索的扭綁之下凌空微步,完成各種高空作業。對于這些工程機械行業的高空作業者來說,接近天空不是為了悠游得閑,而是帶著復雜的任務去完成一次次高空挑戰。缺乏安全保障,人們只會心存高處不勝寒的恐懼,每一次作業都是新的冒險,每一次登高都以生命安全為籌碼,危機潛伏,讓人感到冰冷。高空作業機械的出現儼然成為了眾多高空作業者的佑護神。
高空作業車、高空作業平臺以不同類型和功能呈現于中國市場,在過去近20年的發展中逐漸為人熟悉和接納,并在近5年間獲得更為廣泛的關注和增長。有人說,在行業整體低迷的形勢下,高空作業機械作為唯一保持快速增長的領域,代表著行業的生機和希望。然而也有人說,浪潮雖在,卻是迷局,高空作業機械行業的上升拐點仍欠火候,需要各方力量的推動才能得以推廣和普及。羈絆高空作業機械發展的障礙究竟在何處?其前景又將如何呈現?
高空作業平臺從產品角度來講,種類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傳統意義上的移動式高空作業平臺,沒有自行動力,一般用在小型建筑內部,適合日常檢修,工作效率較低。第二種是剪式高空作業平臺,只能直上直下,應用于建筑內部的裝修。第三種是臂桿式高空作業平臺,分為直臂和曲臂兩種,可以跨越建筑物,主要應用于一些大型設施中。移動式從理論上設計應該不能超過11m,主流車型都沒有超過15m;剪式一般在20m以下;臂桿式一般在45m以下。適用面最廣,銷量最大、最集中的車型都在10~20m之間。從成本角度來說,現今高空作業平臺的產品越來越多元化,大到百來萬的臂式高空作業平臺,小到幾千塊的手推式高空作業平臺,能讓高空作業既安全又經濟實惠。所以,高空作業平臺的應用比人工劃算多少?